游客发表

福建启动首次企业排污权交易 成交额超1400万元

发帖时间:2025-04-05 06:19:02

抽检结果显示,目前各供电局项目进展顺利,资金支付合理。

只要发现安全隐患或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立即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甚至责令停产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农村住宅建筑标准较低,95%以上为单层建筑,保温性能差,新型建筑材料使用率低。

福建启动首次企业排污权交易 成交额超1400万元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大幅度减少使用实心粘土砖,采用能耗低的空心粘土砖、空心砌砖、粉煤灰制品。开展对现有农村建筑的节能改造,并组织好节能建筑和节能住宅示范试点。山西省建设厅以落实提案为契机,决定进一步加大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的政策研究力度。加速制订农村各项建筑节能标准,并逐步配套成为系列。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引导农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积极引导各地探索农村节能新方法的同时,强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农村建筑节能管理。他们经调研了解到,山西农村住宅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差,室内平均温度只有10°C左右,然而农村冬季平均实际采煤耗却高达33.5公斤标准煤/每平方米建筑,是城市建筑采暖标准的2.7-4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就是传统行业的存量调整,如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要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三高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2009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产业结构调整有望于十二五规划内基本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诸建芳认为,未来3至5年内,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望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或会将这一目标提上日程。

根据2009年已实现的保增长目标和2010年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问题,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了2010年将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过渡的政策信号。推进城镇化 利好地产消费业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福建启动首次企业排污权交易 成交额超1400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非农业人口数量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0%,而农业人口已进一步下降到6.5亿到7亿之间。在具体的股市投资机会上,东方证券指出,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对二、三线建筑地产股构成利好,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将对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消费题材类个股形成中长期利好。从历史角度看,在建净规模占在建总规模的比重稳定在47%至50%之间,由此预计,年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净规模绝对数额将达到24.6万亿元。鼓励技术升级,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上予以支持。

过分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一定的风险,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均衡发展,应积极鼓励并激活国内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华泰联合证券认为,2010年投资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净规模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诸建芳表示,在政策层面,政府应逐步展开资源品价格的调整,通过价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如提升环境污染成本,提升排污企业的成本压力。

调整经济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吴晓求认为,2009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主要是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确保经济总量增长,从目前来看,这一工作目标完成得非常出色,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转向复苏,在这种环境下,对于2010年的经济工作而言,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已经在经济政策中退居第二,而选择在复苏周期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则恰逢其时。

福建启动首次企业排污权交易 成交额超1400万元

对此,东方证券分析人士指出,城镇化将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通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消化和吸纳农村转入人口,并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第二就是鼓励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政策的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等具备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第三是放开垄断行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如铁路、电信、医疗、教育等行业,未来应逐步让民间资本介入,优化产业结构。具体而言,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必须配套实施:首先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人士指出,以推进城镇化促内需,经济工作重点由原来的三农建设转变为城镇化建设,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达到城镇居民在2000年初的收入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未来这部分居民家庭消费上升的空间很大。而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将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由此看本次中央经济会议,将拉动消费置于攸关经济结构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性高度,对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进行制度层面的谋篇布局:首先,不再用刺激消费的字眼。特别将改善民生视为经济结构优化的必要举措,这就从根本上将民生提高到扩大内需的前提和根本的重要地位。

这既反映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更说明了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压。特别是在扩大内需和增加居民消费问题上,着墨之多,措施之新,地位之重,实属近年来之罕见。

历时3天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闭幕。这并不意味着居民的实际消费在萎缩,而是因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和外贸奔跑的速度远快于居民消费,从而使得GDP的引擎结构逐渐失衡,居民消费拉动GDP增长的比例在35%左右徘徊。很显然,以上五大亮点,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城镇化入手,从制度层面上,构建起一个解除消费后顾之忧,解决消费能力不足,扩大有效消费群体,解决城乡消费失衡乃至于国、民财富再分配的全面的制度体系,可谓招招命中以前消费政策的种种失误和短板,对于能否破解长期以来尴尬而停滞不前的居民消费而言,无疑令人期待。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从1952年的31.1%上升到2008年的74.4%,而农村消费支出比重则由68.9%下降到25.6%。

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无论是民生问题,还是扩大内需,都被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予以强调。这个转变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意味着从认识层面不再将消费仅仅视为GDP增长的手段,也不再将民众纯粹视为消费的客体,而是跳出消费,将最终消费作为经济方式转变的前提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是从临时政策措施到制度建设的重大嬗变。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将收入分配改革视为提高居民消费的关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毫不讳言,本届经济工作会议所引发的关注度是空前的,会后发布的信息证明,会议在攸关中国经济长治久安的大的主题上没有脱离民众的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居民消费是难题,而经济工作会议构筑的破解消费困局的种种措施,无论是民生、收入分配,还是国、民财富分配再调整,都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可谓举步维艰。第五,不再单纯用消费这个模糊不清的字眼,因为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其次,将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与民生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破解路径的同时,期待明年的两会能对以上举措予以细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在民生、收入分配上下决心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正如经济工作会议所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从制度上重塑国民消费新格局,我们已没有时间拖延。其实,关于如何扩大消费,多年来中央各种会议不无涉及,尽管成效甚多,但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举措,显然是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失衡而言的。

事实上近年来,居民消费下降的趋势很明显,政府的消费占GDP支出比重比较稳,呈逐渐上升趋势。第四,重提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将城镇化视为解决消费不足的重要举措

预计10年国际动力煤、炼焦煤长协价格涨幅分别为20%和40%。供不应求、美元走软支持国际煤价上涨。

国内煤炭供求大致均衡:09年煤炭可供消费量29.2亿吨,需求量29.3亿吨,10年可供煤炭消费量为31.7亿吨,需求量为31.7亿吨,供求均大致平衡。国内煤价判断:预计10年动力煤长协价格涨幅接近10%(30-50元/吨);冶金煤价短期小幅上涨,预期未来仍有上涨空间。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